從叱吒乒壇的精英球員到劍橋大學博士,從北京奧組委奧運村部副部長到共青團北京市委副書記,鄧亞萍的每一步都堅實而光鮮。作為一個過來人,鄧亞萍力勸現在的運動員一定要提前做好退役準備,為職業運動生涯結束後的出路提早打算。同時切忌有特殊思想,不要認為自己曾為國爭光就該得到更多優待。

  鄧亞萍3日作為國際奧會運動員委員會代表,在當日於哥本哈根開幕的第13次奧林匹克代表大會上進行了發言,就運動員與俱樂部、協會和奧會的關係表達了看法。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,她又對自己目前最關心的運動員保障問題展開了分析,表示中國運動員在職業生涯期間得到了非常好的保障,“作為中國的運動員真的很幸福”。與此同時,中國也非常努力地在為退役運動員找出路,比如創造免試讀大學的機會以及出臺一些安置措施。

  鄧亞萍坦言,每個運動員都要“痛苦”面對退役這個自然規律。因此,國際奧會運動員委員會一直在建議:當你想成為職業運動員的那一天開始,就要為退役做好準備。雖然承認高水準訓練需要相當的專注,但鄧亞萍還是希望運動員平時就多讀一點書,多接受一點教育。“還是要把教育融入平常的訓練當中,可以把時間拉長,4年的大學能不能用8年讀完?細水長流,這樣準備充分,退役後才能更好地應對社會的挑戰。”

  雖然中國運動員上大學的現象已經越來越普遍,但鄧亞萍表示,很多人都是想先讀個書再說,真正想讀什麼,然後接下來做什麼,都不知道。“我的建議是先想下一步,再想學什麼,這樣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。”

  鄧亞萍同時告誡“後輩”要端正態度,不要總覺得自己特殊,就應該得到更多優待。“體育只是三百六十行中的一行,雖然工作本身可以為國爭光,被別人所關注、所欣賞,但憑什麼(退役後)一定要有優先權?”

  在鄧亞萍看來,現在中國政府對於運動員的保障手段已經不錯,除了之前提到的安置措施等,政府為優秀運動員提供的獎金在全球範圍內也名列前茅。

  除此之外,“運動員本身還是要有良好心態,做好到社會上去和其他人一樣競爭上崗的準備,”鄧亞萍說。

  鄧亞萍當運動員時就拼勁十足,退役後也依然保持了鬥志。1997年結束運動員生涯後,24歲的她開始了11年的求學之路。談及這個過程,她表示真的很艱難。但她同時表示,運動員吃苦是家常便飯,所以他們退役後是否繼續有所追求,關鍵要看他們還願不願再吃苦。(完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老邦 馮勝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